黑鹰家族可能迎来一款“有点怪”的新成员:把原本圆润的机头改成了像三瓣大嘴一样的舱门——这是西科斯基在10月13日美国陆军协会年会上亮相的S-70UAS(“无人鹰”)技术验证机的最大改变配资在线论坛。
这架“无人鹰”最明显的改动是前机身被重新设计成“蛤壳式”三瓣舱门,舱门放下就是坡道,轻型战术车辆可以直接从前方进出。之所以从“头”下手,是因为传统黑鹰为了能塞进C-130货舱而采用了低尾设计,没法装后部坡道或尾舱门,所以只能在机头想办法。把驾驶舱去掉、把座舱掏空后,飞机自重下降、有效载荷提升,据厂方声称内部有效载荷达3175公斤,吊挂载荷4080公斤,合计最大载荷约4540公斤,比原来提升约25%。
展开剩余75%这样的改造解决了黑鹰长期以来的短板:原设计偏向运送一个步兵班及其装备,两侧拉门方便士兵上下,却不适合直接投送小型战术车。进入新世纪以来,地面装备越来越走向无人化、模块化,美国陆军希望未来旅级普及数百辆无人作战车,这就放大了直升机运输车辆的需求。西科斯基的思路是:既然不能在尾部开门,就把前部“开洞”来运车。
在展示中,西科斯基用“猎人狼”无人作战车做了示范——该车长约2.3米、宽约1.4米、重量约1100公斤,载荷约一吨左右;厂方还称“无人鹰”能挂载一个标准的海玛斯火箭炮弹药舱或两枚NSM导弹模块。此外,厂方强调可以在旋翼仍在转动的情况下装卸车或货物,以提升投送效率。实现无人驾驶后,驾驶舱、座椅、枪架、显控台等都被移除,机内空间完全用作运输舱,这也是提升载荷的重要原因。
但目前“无人鹰”还只是技术验证机,整套系统看起来还相当简陋:据说现阶段的操控可通过一台平板电脑完成远程指令,这显然是验证原型而非成熟战术系统。若美军决定投入、资助或采购,这类民改军的平台可能会加速向武用化转变;反之,也可能停留在演示阶段。
值得指出的是,西科斯基并非唯一玩家:空客也在年会上展示了把UH-72B“拉科塔”改为无人货运机的方案,同样是取消驾驶室和掏空座舱来实现货运功能。总体来看,这类改造思路并非颠覆性发明,而更像是一种权宜之计:用现有机体通过改装快速补足运载能力的短缺,而不是从头研制新型运输直升机。
从能力对比上看,把黑鹰掏空后获得的运输能力,接近米-8/米-17一类的中型运输直升机;但要做到真正可靠和自主作战,还得增加复杂的无人控制与任务系统。好处是可以利用大量现有黑鹰平台,不必再从零开始造新机;缺点是性能与一个从设计阶段就考虑运输任务的机型相比,仍有局限。
对比国产平台,国内的运输直升机在设计上更多吸收了带尾舱门和坡道的欧洲理念(如直-8系列发展路线),以及米-8/米-17系的远期经验,因此在运送小型车辆和装卸效率方面,本就具备成熟能力。解放军现有的运输直升机已经能胜任许多“无人鹰”试图实现的任务,所以对我们来说,这种以牺牲驾驶舱换取前舱坡道的做法,并非必需,而更像是美方在既有平台上寻找快速补救方案的一种选择。
发布于:天津市亿胜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